楊璐
導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對今天許多年輕人來說,“喜歡”才是。
“喜歡的”最重要
陳樺大學四年都是成績第一名。2010年春晚“小虎隊再聚首”的背景動畫是她的實習作品;畢業作品的互動裝置藝術,還入圍了全球圖形圖像界頂級國際會議SIGGRAPH。她毫無懸念的被保送了研究生,如果按照師哥師姐們的軌跡,畢業后很容易就找到一份解決北京戶口的工作,在某家中央媒體里開始安穩的職業生涯。
陳樺沒有這樣做,她在研究生期間就開始創業。畢業3年之后,她入選了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商業領袖的榜單。陳樺說,她從來沒認為過自己是“北漂”,有沒有北京戶口,都不覺得自己在“漂”著。實際上還在讀本科的時候,她就想做個世界人。她在大二那年,去德國做交換生,從那時起,她覺得自己就不該局限在北京。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撥創業者,她始終保持著創業的興奮感,“就像是談對了一個男朋友。我原來做過那么多不同的事兒,這件事的感覺最棒,我很想把它實現出來?!?/p>
陳樺的團隊大部分是90后的年輕一代。像她一樣,畢業后從興趣出發選擇職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她也認識被父母勸回家考公務員的同齡人,但她相信以后比例會越來越少。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生創業比例持續增加,并且對比3年后依舊在創業的數據,他們的存活率也在提升。
二十多歲的時裝設計師可以成為老牌奢侈品的創意總監;大學未曾畢業便闖蕩了幾十個國家的年輕旅行家,已比比皆是;30歲不到的創業者可以在短短幾年跑馬圈地,借助資本市場孵化出獨角獸公司;放下一切,去世界某個地方開啟一個“間隔年”。事實上,“間隔年”(Gap Year)的概念就是新一代人的發明專利。他們前進的動力并非雄心壯志或出人頭地的欲望;更多的來自于內心的喜歡,而不在意別人別人怎么看。仿佛一夜之間,社會話語權便被這些年輕人接管了。
這些就是活躍起來的新一屆年輕人。峰瑞資本創始人李豐曾經總結過他們的集體背景:相對孤獨和自我,因為計劃生育更嚴格,所以周圍的同齡人更少。他們的父母還是社會中堅階層,來自家庭的責任和壓力較小,成長于中國高速發展的20年中,受過更好的教育,對科技產品使用熟練,遵循個人興趣做事。相對于上一屆年輕人,他們更個性化、更開放、更愿意表達、更自由也更物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只管喜歡的一代”,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出發去探索世界,對任何標簽和符號免疫。他們的存在也就是自己。
時尚業是較早能夠洞察到新一代年輕群體特征的行業。時裝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a)的官方微信這樣寫道:“你要勇敢承認世界正在改變,而年輕人就是帶領著世界向前的首領。思想充滿前瞻性的設計師覺得,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擁有獨特的文化與鮮明的價值觀,他們是自成一格的群體,不受外界影響。他們獨立自主,透過社交媒體溝通,與志趣相投的人往來,不斷地學習和創造新的思想和工作?!?/p>
就像我們在巴黎時裝周期間采訪年輕設計師鐘嘉琦所說:“歸納是他們的工作,但我還是我自己。這樣想,會比較輕松一些?!鄙?991年的鐘嘉琦,在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學業,現在和另一位90后設計師在英國成立了設計工作室。盡管他的合伙人的風格與他完全不同,但他還是認為“他們是一類人”。
在職場上,他們也不會像上一代人一樣為了升遷而妥協。陳樺說,傳統的那種老板用權威管理員工的方法在年輕一代身上效果不好,他們機會多,辭職的成本低,可能就把人給管走了。對這些有個性的年輕人,首先是得用業務能力鎮住他,讓他覺得你確實經驗和業務非常強。另外就是給他成長空間和表達自我的機會。陳樺把公司結構設計的很扁平,她希望公司是非常敏捷的,年輕的員工隨時隨地都可以頭腦風暴。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對今天許多年輕人來說,“喜歡”才是。
個人崛起
這些出生于80年代到2000年之間的年輕人常被稱作“千禧一代”,或者“Y一代”。盡管我們套用“千禧一代”來統稱這屆年輕人并不嚴謹,反標簽化也是他們的重要價值觀,但他們的共同成長背景卻很一致,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在網絡上學習、社交、聊天、娛樂、創業。對他們而言,互聯網就像空氣和水,是他們的生命基因。
1937年,新制度經濟學家羅納德.哈里.科斯在其成名作《企業的性質》一文中回答了“公司為什么會存在”這個問題,他認為公司的價值在于將時間、爭論、混亂和錯誤等“交易成本”最小化。但是,半個世紀后,太陽計算機的創始人之一比爾.喬伊卻對此提出了質疑,他發現:“不管你是誰,大部分聰明的人實際上都在為他人工作?!睋Q言之,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公司并沒有雇傭最聰明的人,而是選擇了那些更合適的人選,這被稱為“喬伊法則”。
而今,開放的互聯網世界為破解“喬伊法則”提供了條件。每一個“聰明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舞臺上施展拳腳,同時,無數個題疊加在一起,又會產生1+1大于2的效果。在《宏觀維基經濟學:大規模寫作如何改變一切》一書中,有“數字經濟之父”美譽的新經濟學家唐.泰普斯科特告訴我們:“世界就是你的研發部?!遍_放、對等、共享及全球運作,是新的世界法則。
互聯網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紅利,直接推動了個人的崛起。于是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憑一己之力依托于互聯網與新科技,創出一片不同凡響的新天地。他們隨時與世界保持同步,分享創意,匯聚資源,在網絡上獲取客戶和資本。
互聯網背后的海量用戶,無限細分的社群,可以讓每一個“個體喜好”成為群體的狂歡。就如同30歲的年輕設計師歐敏捷所說:“我們這代人,就是重組的一代。傳統的東西被打破了,一些新的東西又出現了,我們就把它們重新組合起來。我們的時代是多元的,每一個路子都可以走成功。不論什么風格,你都能找到想要你的人群。設計師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比以前更容易了。” 更個性,更全球化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小眾也是大眾。
所有這些,都是個體能量在這個時代的放大。年輕人比以往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容易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平坦,全球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國家或企業可以追求的目標,而是成為了擺在每個人面前的一扇門。
《紐約時報》曾評價千禧一代為“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而起來的代際,依靠互聯網培養起了特殊的用詞習慣,并且熱衷于使用手機——正是技術上的發達,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新生代年輕人的全新生活理念,畢竟這代人在信息和資本獲取的便利度上比他們的父輩和祖輩高出太多?!?/p>
與國外的千禧一代不同,中國的年輕人還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加持。根據歐睿咨詢的數據,2013年中國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上的高收入人口中,有一半是40歲到50歲的人群。一部分擁有雄厚實力的父母,成為年輕一代消費資源和掌控力的后盾,甚至實現夢想的天使投資人。在麥可思的就業報告中,90后大學生的創業資金78%來自父母、親友和個人積蓄。他們是有傳承的一代,60后父母打拼的財富和社會資源成為子女們人生起步時豐厚的盤纏,而不像許多前輩們要面臨著贍養父母、接濟弟妹的后顧之憂。
沒有經濟上的擔憂,又沉浸于信息、物質、文化極大豐富的開放世界,年輕一代有了寬闊的視野和廣泛的選擇空間。成長環境對他們也很寬容,CMI校園營銷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里顯示,90后的家庭關系更加民主,“多數90后大學生與父母互動良好,一些父母非常努力地學習先進的技術以緊跟孩子們的步伐,孩子在家庭決策中占有重要地位?!?/p>
在時代紅利的推動下,個人崛起無可阻擋。
消費主義的棋手
千禧一代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也是消費主義的旗手。他們不僅愿意為自己喜歡的事情孤注一擲,也更愿意為“只管喜歡”而花錢。
2014年易觀智庫與騰訊發布的《中國90后青年調查報告》里顯示,77.3%的90后購買商品最主要的因素是自己喜歡,其次才會考慮價格因素,而廣告促銷、導購等因素對他們的消費決策影響并不如想象中不大。
2015年,中國零售市場總額達到了30萬億人民幣,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4%,取代了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中國從生產主導型社會在向消費主導型社會轉變,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與阿里巴巴在5月底公布的《中國消費新趨勢:三大中國消費新客群》的研究報告里測算,即便實際GDP放緩到5.5%,中國依舊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品市場之一。
逐漸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的90后是消費人群中的主力軍,他們跟80后一起占據了人口結構中接近40%的比重?!吨袊M新趨勢》報告中預測,從2016年到2021年,新世代消費力的同比復合增長率為11%,是上一代增長率的兩倍有余。同期新世代的增長貢獻比達到69%,而上一代貢獻比僅為31%。
過往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年輕人會獲得如此高的地位,他們是各種廣告渴望打動的對象。即使大牌奢侈品也在通過選擇新代言人的形式,向年輕人“低頭”示好。積家邀請網紅Papi醬拍攝品牌廣告;Gucci簽下李宇春為新任亞洲區腕表首飾形象大使;卡地亞選擇牽手鹿晗;今年巴塞爾鐘表展上,博柏利的新代言人吳亦凡成為熱點人物;不久前,Saint Laurent宣布楊洋味新的眼鏡品牌大使。為了照顧年輕人的購買力,奢侈品大牌紛紛推出了價格便宜的配飾產品。
消費主義在另一個維度上加速了個人的崛起,需求的滿足不用再跟他人妥協或者協作。人們擁有自己的房間、汽車、電腦、手機,穿最表現自己風格的服裝。在天貓最新公布的數據里,年輕觀眾中有40%的人獨自看電影,人們更加適應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同樣的風潮在緊鄰日本也曾經發生過,上個世紀80、90年代,日本的媒體和廣告上到處可見“真正的自我”等字眼,除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設計師服裝的熱銷,連汽車、公寓、旅行、信用卡也把“真正的自我”作為最大價值吸引年輕顧客。
本來就有個性的年輕一代,與消費社會“尋找自我”的價值鼓勵勝利會師。崇尚“個人崛起”又符合90后趣味的營銷案例來自可口可樂。他們針對中國大陸年輕消費者推出了“快樂昵稱瓶”的活動,選取了70多個網絡流行稱呼,比如“有為青年”、“女神”等,把它們印在產品標簽上,并且在很多城市推出“快樂販賣機”,任意選擇熱門昵稱,再輸入名字,一瓶專屬的可口可樂就誕生了。這個市場活動讓可口可樂的銷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長了20%。
人的自由與錢的自由
是新一代年輕人更富有嗎?事實恰恰相反?!洞笪餮笤驴吩鲞^一次調查,對比千禧一代與他們的父輩嬰兒潮一代的財富。調查發現,在同樣的年齡,千禧一代的平均購買力低于嬰兒潮一代,在某些指標上甚至是“窮光蛋”。
但是,無論工作還是消費,新一代年輕人比他們的前輩更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么,也更愿意為此付出代價。另一方方面,他們雖然并不富有,但和錢的距離其實更近了?;ヂ摼W金融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無處不在的支付需求,也填平了年輕人與財富之間鴻溝。錢不再是稀缺而神秘的資源,相反,變得易得而高效。普通人通過努力,也可以通過眾籌和P2P借貸獲得事業發展的啟動資金。
精神自主,是新一代年輕人區別于前一代的最大特征。而精神自主的根本前提是經濟自主?!耙獙崿F個人自由,經濟自由不一定是充分條件,但確實是個必要條件。如果柴、米、油、鹽、住房什么都沒有的話,在肚子餓了、沒地方住以后,就不得不有很多的將就和讓步。因此,實現個人的經濟自由,金融的協同非常關鍵”,宜信創始人CEO唐寧說。自由的人,依托自由的錢。
就像唐寧所說,所有的金融創新在根本上都要解決社會和個人真實的、長期的、進步的需求。比如宜人貸用高效、便捷、個性化的信用借款咨詢服務,解決白領人群在裝修、結婚、旅游等方面的需求,讓他們不錯過人生的每一種精彩。而眾籌,則幫助有抱負、要創業的人群接觸到天使投資人,在宜天使眾籌平臺上,明日之星項目被發掘,得到天使投資人的青睞,快速起步。以往只屬于少數成功人士的資產配置服務,正在被金融科技普惠到更廣泛的人群。資本從未如此友好地服務于年輕人。智能理財既符合新中產愛好新事物、新科技的特性,也降低了理財的難度,讓更多人能享受到以往只有高凈值人群才擁有的資產配置服務。智能保險也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個人從浩如煙海的保險產品中選出最適合方案,對沖人生風險。
“未來,人的壽命有望活過到百歲,退休之后的漫長生活,如果還想發展各種興趣愛好,光靠上班時掙的那點錢是不夠的。所以人們可能在一開始,就很重視財富的保值增值,財富管理是相伴人一生的命題。在這樣的需求下,未來將會出現豐富、智能、親民的金融服務,為更廣闊的人群來做財富規劃和配置,而長期投資、資產配置的理念也將更加普及”,唐寧說。宜信創業11周年以來,一直秉承“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的原則,利用科技驅動,促動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兩大業務持續發展。作為一家從事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事業的金融科技企業,宜信通過業務孵化和產業投資參與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在金融科技諸多細分領域,如支付、網貸、眾籌、智能投顧、智能保險、區塊鏈等,通過業務實踐將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落地,在對用戶當下隱性需求和未來真實需求的探索中,堅持金融技術和數字技術跨界融合,用更好的金融服務支持用戶過“我只管喜歡”的生活。
個人崛起,年輕人在“我只管喜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他們在努力創造自己喜歡的未來生活,未來的金融則為未來生活的實現提供一切可能??萍甲尳鹑诟篮茫鹑诘慕K極目的,是服務于人,服務于人的生活,服務于人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