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聯手,見證網球運動在中國的火熱發展
FT中文網:摩根大通自2018年起就開始贊助上海大師賽,從“起步”到“堅持”, 這段合作意味著什么?
陳妍妮:我們在2018年成為上海大師賽的鉆石贊助商,當年正是這項賽事的十周年,如今上海大師賽已經成為亞洲最頂級的網球賽事。回想這段合作的“起步”,原因有兩個:首先我們有共同的理念,大師賽展現出的網球運動員不斷挑戰自我、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摩根大通不斷追求卓越的產品和服務的理念不謀而合。二是在全球層面上,摩根大通集團支持美國網球公開賽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隨著中國球迷對網球運動的喜愛不斷加深,積極推動這項運動和體育精神在本地的發展也成了我們非常自然的選擇。與其說是堅持,不如說是一份順應趨勢、強強聯手的堅定。這7年來,摩根大通和大師賽攜手共同見證了網球運動在上海以及中國的快速普及和發展。
網球迷們可能都還記憶猶新,經過多年的積淀,2024年成為中國網球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年,中國頂尖球員創造了很多新歷史。上海大師賽的上座人數也創造了歷史紀錄——全程超22萬人次觀眾到現場觀賽,其中近七成觀眾來自上海以外地區,票房收入也創下新紀錄。
大師賽的舉辦城市上海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我們有很多員工、客戶也在這里工作、生活。中國也是摩根大通和我們的很多客戶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很高興今年能繼續作為鉆石贊助商支持大師賽,將積極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更廣泛地傳播開來。
陪伴成長,助力中國體育品牌揚帆出海
FT中文網:體育經濟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在賽事層面上,包括上海大師賽等頂級賽事如火如荼; 企業層面上,跨國公司持續發力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摩根大通是如何支持跨國體育企業發展的?
陳妍妮:摩根大通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許多國際知名的跨國體育企業都是我們合作多年的客戶,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我們發揮自己的專長,為這些跨國體育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我舉幾個例子:比如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哥倫比亞(Columbia)、阿迪達斯(adidas)、斯凱奇(Skechers)等等,我們和這些國際知名體育企業的合作中,涉及的交易類型非常多元化,比如阿迪達斯21億歐元出售銳步(Reebok)的交易中,我們就擔任了獨家財務顧問;近期在斯凱奇的私有化交易中,我們也擔任了財務顧問以及融資銀行。我們在這個板塊非常活躍。
FT中文網:經過多年發展,中國體育品牌越發成熟,并已經揚帆出海。在中國體育企業走出國門的過程中,摩根大通擔任了怎樣的角色?
陳妍妮:中國企業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揚帆出海,摩根大通一路陪伴他們成長和走出去,無論是在當地資本市場運作,還是貸款、支付、現金管理、投資等方面,我們從各個維度提供支持,幫助他們避免“踩雷”,讓他們能夠專注于運營發展。
在體育產業領域,我可以列舉幾個名字,比如安踏、李寧、特步等等。
安踏在去年發行了15億歐元的可轉債,由我們牽頭承銷。我再舉一個例子,也可以體現中國體育龍頭企業在全球拓展的勢頭以及跨國體育集團對中國市場的重視。2019年,安踏完成了對亞瑪芬體育的私有化收購,創下中國服裝及體育用品行業史上最大金額的收購紀錄。2024年,亞瑪芬體育在美國上市之后再融資,進一步優化了資本結構。這整個過程,摩根大通都參與其中,這些交易也是安踏走向全球市場的重要節點。
被安踏收購的亞瑪芬也持續加大在中國市場的投入,旗下的中高端運動品牌在中國市場也火了起來,業績一直創新高。這個例子代表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其中一種模式。事實上,不只是體育行業,我們在許多不同的行業里也看到同樣的趨勢。
我們希望作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合作伙伴,一路陪伴企業成長,陪他們走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幫助他們降低在海外各方面的風險和成本,比如匯率、利率等等,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讓他們能夠落地生根。
在幫助中國企業出海方面,摩根大通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摩根大通在全球有200多年的歷史,在全球100多個市場都有業務布局,包括近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門目的地,比如東南亞、拉美、中東等等。我們在中東地區的運營歷史超過100年,我們也是在沙特外資行里唯一擁有投行和商行牌照的機構。在拉美地區,比如阿根廷,我們的運營歷史超過了125年。
摩根大通的全球網絡,在各地的資源和業務實力,再加上多年服務各種客戶的經驗,都可以為中國企業在全球各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FT中文網:體育經濟在推動消費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消費也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重點領域之一。您如何看待體育消費未來的發展潛力以及對激活內需的作用?
陳妍妮:體育消費未來有非常廣闊的前景。根據統計數據,近5年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年增速超過了10%,各類和體育相關的活動遍地開花,居民體育消費需求非常旺盛。
2025年上半年,京東、淘寶、天貓、抖音等4家電商平臺上,體育用品零售額已經達到了2,18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5%,遠高于2025年上半年全網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速的6%。
另一方面,體育產業具備非常強的帶動效應,可以拉動運動場館的建設,賽事運營,品牌贊助,體育用品的消費,媒體傳播等等上下游的產業,對整體經濟活力有強有力的帶動效應,也為提振居民消費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我們的客戶中不少已經把握了這一趨勢,積極與運動員合作,通過代言、周邊聯名等多樣化的模式和渠道,將體育精神融入消費場景,進一步釋放體育消費的動力。
真金白銀的投資,把握中國機遇
FT中文網:今年香港IPO市場熱度非常高,其中消費板塊更是備受市場青睞。作為這一領域的資深投行家,您如何看待亞太區消費類企業融資的前景?有哪些細分行業值得關注?
陳妍妮:今年港股市場消費板塊整體上揚,為優質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環境,再加上政府今年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激發了消費的新能量。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預計消費板塊依然是投資人持續關注的領域之一。我覺得包括以下這幾個領域:
一個是“A+H”, 很多優質A股上市企業選擇赴港發行H股,在海外發展的過程中獲得資本的助力。截至8月底,港股市場已經有超過50只新股成功掛牌交易,募資總額也超過了1,200億港元。其中A股上市公司表現非常亮眼,今年已經有11家登陸港交所,首發募集的資金突破了800億港元,也令港交所成為今年募資最多的全球交易所之一。
第二個板塊是情緒價值的消費,或者說興趣消費。以泡泡瑪特、Top Toy等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為例,業績非常靚麗,出海也非常成功。市場對于這種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和精神共鳴的消費品保持高度的熱情和關注。
還有一個是科技驅動的新型消費企業。這類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替代了傳統的消費模式,創造了很多新的應用場景,迅速在全球有非常成功的拓展。比如說小家電,還有移動電池、掃地機器人等等,體現出高速增長的潛力。
FT中文網:好的球員會選擇最佳時機“出手制勝”。摩根大通作為國際機構,也要不斷平衡全球視角與本地節奏。尤其是面對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摩根大通是如何堅持“慢下來,看長遠”的判斷力,進行本地布局的?
陳妍妮: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進行了真金白銀的投資。我們擁有中國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資擁有本地法人銀行、證券、期貨和資產管理四大法人實體的外資金融機構,這些都讓我們非常的榮幸和自豪。
當然作為一家企業,有投入也要看回報,我們在華業務持續保持高增長。2024年,我們在華業務實現了20%的增長。我們對中國市場從來不會只看一年兩年,而是講求在5年、10年甚至百年的時間里不斷夯實我們業務的基礎,才能有長足的發展。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債券市場,第二大股票市場,擁有極大的影響力,許多全球跨國企業都需要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的服務。我們希望發揮我們在全球網絡和本地洞察方面的專長,以全方位、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和本地化的產品和團隊,幫助跨國企業和全球投資人把握中國的機遇,同時也助力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