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商務部召開例行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根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18年“雙十一”當天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7%,再創歷史新高。高峰還介紹說,這次“雙十一”的新趨勢之一是消費向年輕人和三四線城市居民延伸。新增的網購人群主要是年輕人和三四線城市居民,80后、90后年輕消費群體占比超過70%,成為此次消費的主力軍。
而發明了“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阿里巴巴CEO張勇,則在總結第十年雙十一的時候開玩笑道,“90后消費者占46% 這讓我很吃驚”。而一個值得重視的趨勢是,消費金融成為很多年輕人花明天的錢提升自己的新方式。
“健康”品質消費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軍,不到10小時阿里健康成交額就超過了2017年雙11全天,分期成為熱門的消費方式,用花唄分期購買健康和養老領域產品服務的用戶數分別增長了39%和44%。
除了購買保障外,教育等面向未來提升自己的“非傳統”商品也廣受歡迎。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而用花唄購買教育類產品和服務的金額上漲了87%,其中選擇分期付款的用戶數增長了2.4倍。
據花唄分期業務負責人介紹,此前消費者選擇分期的商品多數是3C數碼類,這一年來,美妝、母嬰等女性群體消費品增長迅速,在教育培訓、醫療健康領域也增勢明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消費信貸不僅是滿足物質的需求,而是更多向個人成長、自我提升的領域延伸。
這些新的趨勢和變化,在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獲得者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看來并不意外。不久前,埃德蒙?費爾普斯(下稱費爾普斯)在接受FT中文網專訪的時候表示,“這首先是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的表現?!?/p>
2013年,費爾普斯出版著作《大繁榮》(Mass Flourishing)一書,重點探討了自下而上的草根創新對于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的推動作用。在費爾普斯看來,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快速時期,同時也是年輕人最為活躍、消費能力增長最快的時期,這背后是整個社會活力的體現。
此外,費爾普斯還特別指出,中國的年輕人有消費的沖動,他們對未來收入增長有信心,所以敢消費,這是今天中國與過去很大的一點不同。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這個觀點。2018年6月,FT研究院出版了《2018年白領收入信心指數研究報告》,采用在線抽樣調研方式,樣本來自一、二、三線城市的不同年齡的白領。數據顯示,職場白領的2018年收入信心指數達到81.7,這是自2016年以來,白領收入信心指數首次出現回升。具體來看,近七成白領認為自己在未來一年的收入會增長。

報告指出的第二個趨勢是:年輕人對未來收入更有信心。
2018年,隨著最年輕的90后也已經18歲成年,90后逐步成為職場新生代力量。而他們對自己未來收入信心極高,認為在未來一年收入增長會超過30%的達到18%,顯著高于更高年齡白領。從圖中可以看到,90后與80后形成收入信心指數第一階梯;而70后則相對預期較低,60后及更大年齡白領更傾向于自己加薪空間不大。


不過不要認為這是80、90后的年輕人盲目樂觀,仔細對照他們的職務就會認同這個趨勢:16%的80后已經是總監及以上職務,90后當中有則有9%??梢灶A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成為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年輕人平均收入增長是大勢所趨。
年輕人對收入增長有沒有信心,可以直接反映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力和給與個人的發展機會。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年輕人的職業發展機會比職業前輩更多,自然信心也就更足。
最后,費爾普斯還指出,年輕人還需要多多學習經濟、金融知識,不僅可以更合理地消費,還能尋找到更多創新的機會。經濟和金融學知識應該作為每個公民的必修課,這樣才能合理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每一個階段。就像是一個國家的財富增長,需要有長遠的經濟規劃、多元的金融創新和健康的信貸市場支持,不斷地鼓勵民眾參與創新、投資和消費,才能帶來國家的大繁榮;那么人生的繁榮,除了要不斷迎接挑戰、自我價值實現之外,還需要有長遠的經濟規劃能力,對金融投資機會的把握、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能夠適度地借助金融杠桿來實現價值的增長,不斷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