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全球矚目的中美領導人峰會在韓國釜山舉行會,雙方達成一項為期一年的貿易停火協議,核心內容包括雙方暫停稀土和半導體出口管制、將芬太尼相關關稅從20%降至10%、中國恢復采購美國大豆等關鍵舉措。FT撰稿人克里斯?米勒在峰會前撰文出,中國通過稀土管制和供應鏈依賴已掌握不對稱優勢,西方在應對節奏上明顯滯后。FT中文網撰稿人葉勝舟認為,中方通過精準對等反制實現了戰術目標;中美“G2”格局已成形,但共治遠未實現。專欄作家曹辛則強調本輪磋商凸顯“對等”本質,雙方在稀土、關稅等議題上寸步不讓,但僅獲得臨時性緩解,他斷言“不G2就繼續斗爭”,預測臺灣問題等結構性矛盾將繼續引發摩擦。
我們對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及“十五五”規劃的報道分析則聚焦于戰略轉向與政策連續性。全會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直面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與通縮挑戰;科技自立自強被確立為關鍵抓手,旨在突破外部技術封鎖;對外開放排序顯著提前,強調制度型開放與非美市場拓展;民生與消費被賦予新權重,通過完善社會保障提振內需。相比“十四五”規劃,“十五五”更突出產業智能化與安全發展,體現了在復雜國際環境下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戰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