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世界上最熱門的詞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從寫代碼到寫論文,從畫畫到寫情書,AI似乎什么都能干。有人說它是人類文明的又一次飛躍,也有人說它是新一代的“潘多拉魔盒”。而在這場喧囂的爭論背后,一個老問題正在被重新提起:AI到底是在變聰明,還是在放大人類的愚蠢?
AI的支持者喜歡強調它的學習速度和計算能力。的確,在信息處理這件事上,人類早就被機器遠遠甩在身后。ChatGPT、Gemini、Claude這些名字,就像當年的Google或Facebook,成了新的科技圖騰。OpenAI發布的數據稱,GPT-4 已在多項專業考試上達到或接近人類水平(例如模擬律師資格考試進入前10%),總體性能較前代顯著提升【1】。而最新一代模型GPT-5在邏輯推理、編程與多模態理解等方面已明顯超越前代GPT-4,在多項專業考試與復雜任務中的表現達到甚至超過人類平均水平。從這個角度看,AI的進步堪比從小學生跳級到博士后,而且這個跳躍是在短短幾年內完成的。
但問題在于,AI的“聰明”,是來自自身,還是來自我們喂進去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里充滿偏見、陰謀論、謠言和垃圾信息,那么AI學到并且輸出的,又是什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這句話聽上去像笑話,但其實一點也不好笑。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Excel電子表格剛誕生時,我們人類就發現這個問題:輸入錯誤的數字,哪怕公式再漂亮,結果仍然是一團糟。如今AI取代了電子表格的位置,變成了更高維度的“智能表格”。區別只是,以前是人喂垃圾數據給電腦,現在是整個互聯網在喂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