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在談到德國某段高速施工話題時,有位德國人問我連發三問:“中國速度”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在德國沒有出現?中國人能做到的,為什么德國人做不到?不止在一個場合,德國人在抱怨德國在橋梁、道路,或者機場建設上的“龜速”時,堅稱“中國人一個周末就搞定了!”
有如此困惑的可能還有德國汽車制造商的經理人們:為什么中國汽車品牌在開發新產品并將其推向市場上的速度能將德國汽車遠遠甩在后面?姑且不提提勢頭正猛的車企如比亞迪和小鵬汽車,就連半路出家的小米在發生嚴重事故的背景下推出的新款YU7,也受到了市場的瘋狂追捧,這讓德國車企們就更無法理解了。
最近,咨詢企業麥肯錫在一篇關于汽車產品開發速度的分析(以下簡稱“麥肯錫分析”)中寫道,“中國新興電動汽車制造商大幅縮短了新車型的研發周期,把電動車從概念到上市的時間壓縮到大約24個月,而其他車企的研發周期往往需要40 到50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這種高速運作使這些中國企業能夠通過新技術和新功能來實現產品差異化?!?/p>
您已閱讀18%(425字),剩余82%(18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