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發明了一種產品,其致死人數相當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和,每年至少還導致5000萬人傷殘,并吞噬你一生高達70%的收入,你還會想要它嗎?你真的會嗎。
上述這些就是第一輛汽車于一個多世紀前上路以來,汽車估計已給我們帶來的代價,社會人類學家亨麗埃塔?摩爾(Henrietta Moore)和城市設計師阿瑟?凱(Arthur Kay)在《車禍:揭示我們與汽車之間有毒關系的真實代價》(Roadkill: Unveiling the True Cost of Our Toxic Relationship with Cars,Wiley出版社,22英鎊/28美元)一書中寫道。但我們對汽車的渴求依然沒有止境。如今,平均每五個人就擁有一輛車,其中大部分在城市,而城市本身就是圍繞汽車而設計的。這本書認為,如果不是汽車,城市本可以成為更安全、更安靜、更宜居的地方。
摩爾和凱并不認為汽車在道德上是“壞”的,但他們有力地論證了,我們對汽車已經“盲目”,以至于依賴“汽車工業復合體”,它會塑造并限制我們的選擇。這其中也包括電動汽車。兩位作者承認電動汽車優于燃油車,但依然存在問題,比如它們零部件的碳足跡,以及它們依舊占據本可成為更具活力公共空間的街道。
您已閱讀25%(522字),剩余75%(158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