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兒童節,FT中文網特別策劃了與賦權型性教育高級講師、督導師莫海琛的專訪,拆解有關兒童、青少年及家長性教育的種種迷思。莫海琛參與編寫了多本賦權型性教育系列叢書。同時,她還是一位社會工作師,中國性學會會員,中國白絲帶志愿者網絡執行委員,深圳合天然心理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在過往的媒體報道中,莫海琛也曾以“男德班”的“帶領者”身份出現——“男德班”是性別學者方剛博士推動的男性參與性別平等的實踐。2022年,莫海琛參與了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資助的“消除性別暴力,促進男性參與”項目。如何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性教育?男性參與和推動性教育有什么聯系?當社會觀念的水位已經開始接納和重視性教育之后,面對不同群體的教與學,仍有什么難關需要撫養者、教育者和孩子攜手去克服?莫海琛認為,“我們或許很難改變社會的土壤,但是在家庭的土壤上,父母是可以做出努力的?!?/p>
(專訪視頻詳見網站視頻欄目,以及FT中午網微信視頻號)
FT中文網:近年來性教育的重要性在社會輿論中漸漸凸顯,一方面離不開公眾意識的變化,當然也包括一些兒童性侵害案件的曝光,以及在專業學者推動下的探討。性教育已經被寫入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今天繼續去推動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哪里?
您已閱讀6%(510字),剩余94%(81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