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人們再次樂觀地認為,德國或許終于能走出自二戰以來最長的經濟停滯期。2月,中右翼基民盟領導人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在聯邦選舉中獲勝,他以振興歐洲最大經濟體為競選承諾。他與中左翼社會民主黨組成的聯合政府承諾將建立一個比之前內訌不斷的政府更加高效的政府。3月,德國議會批準放松憲法確立的“債務剎車”,允許政府設立一只規模達5000億歐元的基金,用于重建基礎設施并增加國防開支。然而,數月過去,關于經濟迅速復蘇的早期希望正開始消退。
周四公布的第三季度GDP數據被普遍預計將再次證明德國經濟依然低迷。經過過去兩年的萎縮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該國今年僅能實現0.2%的增長——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最慢。自1月份以來,失業人數小幅上升至接近300萬,創14年來新高。8月,工業產出回落至2005年的水平。商界領袖日益不耐煩,并越來越懷疑默茨能否推出有意義、促增長的改革。
客觀而言,這位總理才在5月上任,而闡明政府支出計劃的2025年預算案也只是上個月才獲批。其間,單單是財政刺激的承諾,就已提振德國股市,并推升中期增長預期,盡管全球經濟形勢在惡化。雖然有些項目已準備就緒、可以啟動,但要甄別值得投入的基礎設施項目并開工建設仍需要時間。
您已閱讀41%(533字),剩余59%(7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