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時代是否即將結束?隨著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這個問題不得不被提出來。這位即將上任的總統毫不掩飾他想要讓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守護者的美聯儲屈服的愿望。
當然,獨立中央銀行的優點可能被夸大了。中央銀行家們曾將1990年代和2000年代持續低通脹——即“大緩和”——歸功于自己,而實際上,穩定的物價主要是全球勞動力市場沖擊的結果。這是由于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經濟所致。隨之而來的是勞資力量平衡的深刻轉變,以及在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分配斗爭中向后者傾斜的局面。中央銀行家們在應對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通脹的最近飆升方面也未能表現出色。
然而,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替代方案幾乎不可取。只需想想土耳其或阿根廷在某些時期貨幣政策的全面政治化,就能明白這一點。能夠在不受政府壓力的情況下執行貨幣政策顯然是有價值的。其邏輯是,民選政府有動機在短期內降低失業率,而不顧長期對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當負債累累時,它們也有動機依賴通貨膨脹來降低債務義務的實際價值。
您已閱讀28%(448字),剩余72%(115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