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石幸生的對話約在了8月一個晴天的上午,地點在白石畫廊開在798藝術區的北京分部空間。
室外的暑熱正在退去,那個空間里更有一種冷峻、安靜,排斥雜質的氛圍。它由包豪斯式的廠房改建而成,經隈研吾主持設計,除了入口處可以看見建筑師代表性的紋理和造型,絕大部分內部空間都由混凝土拱形屋頂與色調柔和的白墻構成。在樓梯的轉角,一組以石頭、鋼板和玻璃為材料的裝置作品出自李禹煥之手。它有點像某種點題之筆,自身代表著絕對的存在性,同時也在向外來者詮釋著這個空間“物派”式的風格基調。
白石幸生講話輕聲慢語,如今年逾80的他已經退出一線工作。但談起這個由他本人在上世紀60年代創辦的畫廊,58年的畫商生涯還是讓他調動起了足夠的精力和耐心。
您已閱讀5%(309字),剩余95%(54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