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從人類歷史對價值存儲工具的追尋談起,闡釋比特幣為何能夠在數字時代被視為“數字黃金”,重點討論其物質與能源基礎。第二部分則轉向算法、地理與金融維度,分析比特幣如何在制度與市場的加持下強化自身的“數字黃金”屬性,并總結其在抗風險、低損耗和跨時空等方面的獨特優勢。
比特幣誕生至今已16個年頭,其存在依托于網絡,表現形式為一串代碼。這看上去神秘而抽象,似乎不具備價值載體應該能提供的心理安全感;加上當下對比特幣的描述通常聚焦技術和應用,忽略其與大自然以及人類社會的底層聯系,容易讓人誤以為其只是一種虛擬的存在。而常識告訴我們,完全虛擬的東西應該不可能成為穩固的價值存儲工具;這是為何“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的敘事讓很多人難以接受的主要原因。
您已閱讀6%(340字),剩余94%(537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