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靜等法國陷入下一場政治危機之際,我發現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編制的一個表格,它以某種奇特的方式引人入勝。該表列出了數十個國家的政府支出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都是孤立的微型國家: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多米尼加和密克羅尼西亞。如果只統計人口超過15萬的國家,支出最多的國家是烏克蘭,政府支出相當于GDP的74%。這情有可原——該國正在抵抗一場入侵。但緊隨其后的是一個處于和平狀態(暫且不算國內的黨派紛爭)的國家,政府支出高達GDP的57%,那就是法國。
危機的嚴重性由此表露無遺。鑒于法國的預算赤字已達到GDP的5.8%,自2024年以來的第四位總理弗朗索瓦?貝魯(Fran?ois Bayrou)希望將不斷擴張的預算削減掉440億歐元。由于議會不讓他這么做,他很可能輸掉將于下周一舉行的信任投票。然后,在下周三,法國將爆發抗議和罷工,力求讓一個本已運轉不靈的國家“停擺”。法國為什么不能減少支出?這一切將如何收場?
與普遍的觀念相反,法國的政府規模并非一直如此龐大。1944年法國解放時,許多人生活在農場,甚至沒有電力或自來水等基本的公共服務。以前的養老金相當微薄。1970年,實際平均退休年齡為68歲,恰好是法國男性(在那個大多數工人是男性的時代)的平均死亡年齡。1995年時,六個發達國家政府的支出超過法國。
您已閱讀32%(572字),剩余68%(122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