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這波最新關稅,看似來勢洶洶,但對原本結構松散的金磚組織而言,或許并非壞事。原因在于,特朗普以關稅為武器,對印度、巴西、南非這三個金磚創始成員國征收高額關稅,等于將這三國與本就長期受美國戰略壓制的中國和俄羅斯推向了一個更加緊密的合作方向。這一結果,可能不是特朗普最初的意圖,卻是關稅政策在地緣政治場域中所引發的結構性后果。
金磚組織一直以來被外界視為一個松散的多邊平臺,其成因在于其成員結構復雜、發展階段差異顯著、政治體制各異、利益訴求不完全一致。中國和俄羅斯在安全與戰略上有較高的協同度,巴西和南非則更多關注經濟與發展融資,而印度則在安全與經貿上長期保持多邊平衡,尤其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因此,盡管金磚平臺在全球南方的象征意義不斷上升,但要讓它在地緣政治議題上形成強有力的一致行動,過去一直非常困難。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戰顯著改變了這種局面。
原因很簡單:外部威脅會促成內部團結。這是國際關系中的常見規律,但并不總能生效,威脅必須足夠直接、足夠均衡地作用在各個成員國身上,才能打破其間的內部分歧。特朗普的做法恰恰滿足了這一條件——他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在印度此前已被實施 25% “對等關稅”的基礎上追加 25%,使總稅率高達 50%,此舉將直接沖擊印度的紡織、寶石、電子、汽車零部件等行業;他也以巴西政府報復其前總統博索納羅(博索納羅是特朗普的政治盟友)為由,將對巴西的關稅從原來的10%提至50%,而巴西對美貿易本是逆差;至于南非,他以南非的白人受到其政府的迫害為由,把關稅加征到31%。特朗普祭出的這些措施不僅具備明顯的懲罰性質,而且幾乎沒有留出談判回旋空間,使得金磚成員國在心理上形成了“共同受害者”的情緒基礎,從而更容易在對外立場上趨同。巴西總統盧拉就表示,他要和印、中協調,共同對付特朗普的關稅威懾,而不是單獨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