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一個由港口塑造的城市,其命運始終與抵達和離開的人潮交織。上個世紀,數百萬尋求新生活的移民,從這片碼頭登上巨輪,揮別舊世界,駛向美洲的廣闊天地——其中不乏愛因斯坦、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 和貝克曼(Max Beckmann)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F在,就在鹿特丹的港灣邊,一座百年老倉庫正悄然展開其歷史新篇章:那便是FENIX,一座以“遷徙”為核心主題的博物館。雖然全球不乏以遷徙為主題的場所,但FENIX與眾不同,它選擇以藝術為媒介,講述那些流動的生命故事,彷佛一艘載滿記憶與故事的船只,靜靜停泊在時間的岸邊。
這座占地一萬六千平方米的倉庫,原是荷美航運公司的貨物集散地,于1923年建成,一度是20世紀全球最大的倉庫之一。這里曾是歐洲大陸第一個唐人街的所在地,也曾見證維德角水手、蘇利南爵士樂手等多元群體的活躍。正如建筑師馬巖松所言:“這建筑本身就是有記憶的。”FENIX的存在,不僅是建筑的重生,更是這片土地上無數生命故事的延續與見證。
馬巖松正是FENIX改造工程的操刀者。這是他創立的MAD建筑事務所在歐洲完成的首個文化項目,也是歐洲首座由中國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博物館。對于FENIX的設計,馬巖松希望“創造一種既具有未來感,又不失自然情感的建筑體驗”。他選擇保留建筑的原貌,同時巧妙地注入新的生命。而那道名為“龍卷風”的樓梯,便是他為這座老建筑設計的“雕塑建筑”。它如同拔地而起的一股氣流,回旋的身姿,像極了那些漂泊的靈魂,不斷地向上攀升,尋找著希望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