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活著,最終的追求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幸福。畢竟,我們從學生時代開始苦讀寒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進入職場后辛勤工作,背起房貸,養家糊口。到最后不都是為了獲得更大程度的幸福感么?
然而,如果我們接著往下問,究竟什么是幸福時,一百個人可能會給出一百個不同的答案。幸福指的是學歷高或者賺錢多么?抑或權力大或者名氣響么?很多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然而在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Benjamin et al, 2025)中,作者得出有趣的結論:我們最在意的,并不是“幸福”本身,而是那些比幸福更具體、更現實的東西——家庭健康、生活安全和財務保障。
在該研究中,作者對美國的3,358名受訪者進行了超過100萬個情境式選擇測試,涵蓋126種“福祉維度”,通過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方法,量化分析人們在不同生活方面愿意為其“多付出一點”的意愿。舉例來說,作者會讓受訪者在不同的選項間(比如自己的健康、孩子的健康、人際關系、財富水平等等)做出取舍,以此來衡量哪個福祉對于受訪者來說的邊際效用最大。
您已閱讀16%(453字),剩余84%(229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