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朗普政府開啟的“貿易戰”拂去經濟競爭的面紗,在專注技術戰的同時頻頻掛鉤國家各領域安全。此后,以安全為由的技術戰在拜登政府時期以更深的烈度和廣度迅速加劇并蔓延,“專注于阻止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維系其技術霸權”。中美雙方激烈競爭的焦點之一,是對美國維護經濟、技術和軍事霸權地位至關重要的芯片產業。同時,出于清潔能源供應鏈武器化的擔憂,考慮到美國外交和安全利益,涉及到汽車制造,電池技術、稀土資源等高科技領域的電動汽車行業亦是中美歐競合的焦點。2024年5月,白宮發布公告,針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25%升至100%。在歐洲大陸,歐盟委員會2023年底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上汽、吉利、比亞迪、一汽、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頭部企業成為調查對象。2024年6月,以保護歐盟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競爭影響為由,歐盟決定對從中國出口到歐盟國家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38%的額外關稅。中國電動車產業被推到風口浪尖。中美歐在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到底因何而起,走向何方?
美國《外交》雜志“反華陰謀:北京眼中的‘新華盛頓共識’”一文明確指出:在過去的十年里,華盛頓的共識已經決定性地轉向了對北京采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懊绹椭袊诰砣胍粓龈偁?,這場競爭可能比包括冷戰在內的現代史上的任何其他國際競爭都更持久、更廣闊、更激烈。在中美兩國國內,對這場競賽可能升級為公開沖突的擔憂越來越多。”此外,美國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一份報告指出,“不同于美蘇主要通過軍事力量的冷戰,中美之間新地緣政治競爭的核心是由技術領導力所決定的經濟實力競爭?!币虼?,美國的國際經濟政策必須要適應國力比拼和追求安全的國際環境。換言之,“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p>
2023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 “拜登政府的國際經濟方案”中提及“五大支柱”,通過“現代美國產業戰略”強化私人部門投資對美國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支持,團結傳統盟友,強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以此鼓勵這些國家在鞏固國家“能力、韌性和包容性”上與美國保持戰略協同;美國將告別傳統貿易政策導向,不再過度強調追求市場開放,而開始強調“新的國際經濟伙伴關系”,以此解決氣候變化、數字安全、就業和企業稅國際競爭等挑戰;美國還要為新興經濟體注入數萬億規模的投資,并為債務纏身的國家提供援助;美國要“保護自身基礎性技術”。這五大支柱被視為新華盛頓共識。盡管新華盛頓共識難免令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提出的“華盛頓共識”,但“新華盛頓共識”的本質是零和思維,可以說是在理念層面闡釋了“華盛頓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