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見到了一位國內知名中外合作大學的校長。在跟他確認今年是否還會有針對國際化學校畢業生招生政策時,他提到應該考慮再招錄國際化學校畢業生。不過,他再三強調的是,中外合作大學此前發現有國際化學校畢業生的申請材料造假,對此深惡痛絕和嚴厲處罰。
2020年-2022年期間,國內有6所中外合作大學招錄拿到境外大學本科offer學生,這為國際化學校畢業生就讀國內大學打開了一扇門。2022年4月份,教育部批準了6所中外合作大學可以進行境外學士學位教育,延續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招錄國際化學校畢業生政策。但遺憾的是,這個政策在2023年并沒有執行。沒有執行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此前三屆招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學生材料造假行為則普遍引起了中外合作大學的警覺。
無獨有偶,國內一所公立名校國際部負責人找我專門談到造假這個問題。他提到由于國際標化考試和學術考試造假行為比較多,已經對他們日常教學造成了干擾。他建議加強學生的誠信考試,誠實申請意識。在全國范圍內成立誠信聯盟,并向國外大學說明情況。希望由教育部出面發文做提醒,公安部門對買賣考試答案的違法行為進行打擊。
您已閱讀20%(471字),剩余80%(18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