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分析所強調的那樣,盡管美國企業界對人工智能的前景贊不絕口,但很少有董事會能說明這種科技究竟如何實實在在地改善了他們的業務。不過,有一個領域的收益已相當明確,盡管它對逐利的投資者而言不那么吸睛:公共衛生。對于一個對準確性和效率要求極高的行業,生成式AI有望重塑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并改善患者預后。由此給社會、經濟以及緊張的公共預算方面帶來的潛在收益都將十分可觀。
AI帶來的最大回報,很可能來自對威脅生命的疾病更早地作出更準確的檢測。6月,微軟(Microsoft)宣稱,其打造的一款醫學診斷工具在判定復雜病癥方面的成功率是醫生的四倍。有些模型甚至或許強大到能夠判斷遠期健康風險。上個月,使用劍橋(Cambridge)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構建、并以大規模健康記錄進行訓練的生成式AI系統Delphi-2M的科研人員報告稱,該系統能夠預測未來數十年內對一千多種疾病的易感性。
但AI的影響遠超預防性支持。在醫院,這項科技可快速分析X光、CAT掃描和MRI。由AI驅動的機器人手術系統可提升手術精度。實驗室也在利用大型語言模型加速藥物研發。關鍵在于,這些應用補充了醫護專業人員的工作,讓他們得以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
您已閱讀42%(525字),剩余58%(7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