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象棋曾是人類與上一代計算機對壘的戰場。時任世界冠軍的加里?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在1996年擊敗了IBM公司的“深藍”(Deep Blue),但在次年敗給了這位數字對手??ㄋ古亮_夫在最后一盤認輸后說:“我失去了斗志?!边@面白旗被視為向計算能力的劃時代投降——我們被將死了。
在人工智能時代,音樂成了新的“國際象棋”,成為人們對被技術顛覆的焦慮焦點。它是與情感聯系最緊密、也最神秘的藝術形式。沒有人確切知道音樂如何“運作”,它能像操縱樂器那樣操控我們,讓我們或落淚或歡喜。想到它可能被我們創造的另一項產物——AI——所掌控,便不免觸動神經。這一次,計算機來奪走的是我們的情感。
這些擔憂是否站得住腳?我在英國《金融時報》“科技大趨勢”(Tech Tonic)節目的全新播客系列中探討了這個問題。起初我持懷疑態度,對AI的炒作并不信服,后來與音樂人、活動人士和法律專家進行了交流。有人支持AI音樂,也有人反對。
您已閱讀21%(413字),剩余79%(15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并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