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由FT中文網、賓大沃頓中國中心、沃頓北京校友會聯合主辦的“理解與駕馭:強AI時代的個體成長”高端沙龍活動成功舉辦。今年OpenAI的“破圈”發展將AIGC技術以無門檻的形式帶到大眾的生活里,其不僅在商業環境里引起了新一輪的AI+熱潮,同樣對很多其他的社會層面有著巨大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人對科技的發展表示期待,也會有人因此而感到焦慮?;顒蝇F場,FT中文網出版人張延女士,領英 (LinkedIn) 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陸堅博士,創世伙伴資本創始主管合伙人周煒先生,與到場聽眾一同探討“AI時代個體與社會發展之間如何磨合與共生”。
“理解與駕馭:強AI時代的個體成長”主題圓桌討論
賓大沃頓中國中心主任何育萍老師致辭
沃頓北京校友會副主席靳宇辰主持活動我們要正視人工智能的不斷進步,教育者和雇主應該鼓勵大家去擁抱并學習AI技術。學生和年輕人需要以正確的心態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注重對歷史的思考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在新時代開發自己的新潛力。同時,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有可能為大腦研究等學科帶來技術上的推進作用。

目前來看,AI唯一的邊界就是物理邊界,是至今沒有被人類突破過的物理學的常數。在物理學的視角下,人和機器有著相同的機制——機器受到指令的操控,而人的行為和情緒也受神經電流和荷爾蒙的控制。
AIGC不僅僅是一個破圈,也是一個已經到來的奇點。在我們的認知中機器總被認為是“理性”的,而人則是“感性”的。所謂的“感性”是源于人類不知道大腦的運算方式而無法以代碼的形式呈現,當某一天大腦被徹底破解時它也會是一個非常清晰的統計量。如今“感性”的量化標準已經逐漸清晰,這表明人工智能對人類思維模式的分析路徑正在完成,而在商業中的運用對企業的增益也是必然的。

從目前AI技術發展和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次由AI帶來的深層次變革可能對處在人才金字塔的中下層人士,在職場競爭力甚至是短期就業上造成更大的影響;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目前的挑戰更多是如何順應發展調整企業戰略層面的部署和協同機制。
未來,AI應該成為必修課加入到現在的通識教育當中,讓AI成為一種普適性的技術進入各個領域。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我們都應該逐步學會在職場和生活中與AI共生,在與它協作或競爭的環境中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優勢。在短期內,我們要成為在技術變革時期最先擁抱并掌握新技術的人,保持創造和探索精神。從長期來看,如何解決畢業生因缺少足夠路徑,積累足夠的行業經驗而獲得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